0
家犬起源研究新論
狗的發源地在哪?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狗的?這個演變的過程和原因是什麼?狗在地球上是怎樣繁殖發展和遷移的?瑞典、中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部份答案。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刊登了有關的三個研究報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結論是,全球各地的家犬都起源於東亞。
*起源東亞*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南領導的研究小組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研究員等人合作,對狗的線粒體DNA的多樣性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研究報告的題目是《家犬起源於東亞的遺傳學證據》。報告的第二作者張亞平告訴美國之音:“我們這項研究主要是要確定狗的起源。過去,關於狗的起源,有幾種假說。一種是起源於歐洲,一種是起源於西亞,另外一種是起源於東亞。我們的研究從遺傳上證明,全世界所有的狗都有個共同的遺傳基礎,都起源於東亞。”
*具體區域未定*
這個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瑞典科學家彼得薩沃萊南告訴美國之音:“我們發現,來自東亞的標本的基因變異,比來自其他地區的標本的基因變異都要多。這就是說,狗肯定起源於東亞。”研究顯示,東亞的某些原始野狼乃是如今世界400多种家犬的祖先,那麼,家犬起源於東亞什麼地方呢?張亞平說:“根據我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中的數據,我們還不能斷定狗到底是在東亞的哪個地區起源的,有可能在中國這個區域。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東亞狗的遺傳結構,來確定具體區域。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一個項目。”
*一萬四千年*
5年前,一些科學家用基因檢測證實狼確實是狗的祖先,但是他們認為早在13萬5千年前,狼和狗就已經分道揚鑣了,這和考古學家的發現可不一致。而新的研究呢,把狼和狗分手的時間大大推遲了 ,認為二者分家很可能是在大約1萬5千年前,還有一種比較小的可能性是在4萬年前。張亞平說:“要確定狗的起源時間,我們就需要知道它到底有幾個建行者。我們發現了幾個主要的線支系,其中一個重要的支系是支系A。如果我們把支系A作為一個創行者來考慮的話,那麼,這個創行者是在4萬年以前。事實上,根據我們的工作來看,支系A是由幾個創行者組成的。應該分別估計這幾個創行者的時間。這樣估計下來,這些創行者的時間大約都在1萬5千年前或者晚一些。所以我們認為,狗的起源大約在 1萬5千年前左右。我們從遺傳上估計的時間,和化石紀錄的時間是相似的。最早的化石紀錄是一萬四千年。這兩個結果比較吻合,化石研究是支援遺傳學估計的。”
*馴狼成犬*
這項聯合研究估計,人類在1萬5千年前把狼馴化成了家犬。瑞典科學家彼得薩沃萊南指出:“根據我們的資料,我們認為1萬5千年的可能性最大。考古學的資料也顯示是1萬5千年左右。”此外,一些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也支援這種“單一起源論”,也就是說,所有的狗都來自一個地方,後來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
美國研究人員對15世紀歐洲人來到美洲大陸之前古代原住民所馴養過的狗的遺骨進行了DNA檢測,他們把美洲狗的基因序列和其他地區的狗的基因序列相比較,發現它們在基因上和歐亞大陸的狗相似,而和北美本地的狼不同。這表明,這些美洲狗不是美洲狼演變而來的。它們的祖籍並不在美洲,而在歐亞大陸。在12000年到14000年前,亞洲的獵人越過白令海峽,把狗帶到了北美洲。然後狗又南下,進入南美。
*狗通人性*
這是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第二篇有關論文的內容。第三篇論文說的是,實驗表明,狗善解人意、能通人性的特點已經成為狗的天性。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尋找隱藏的食品方面,狗善解人意的本領超過了人類的近親黑猩猩。雖然人類與黑猩猩在遺傳上十分接近,而且黑猩猩以智慧著稱,然而狗在某些特定的溝通試驗中的表現卻超過黑猩猩。在接受人類情感信號和做出反應方面,狗顯示了很強的捕捉資訊和解釋資訊的能力。
*人狗相伴*
那麼,這種能力是先天就有還是後天培養的呢?科研人員把家養的幼犬、養狗場撫養的幼犬、成年犬以及狼進行了對比,比較它們與人類的溝通能力。結果表明,狗的這種所謂“通人性”的能力先天就有,而不是在幼年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學來的。而狼呢,即使在和人類接觸一段時間之後,也缺乏這種能力。人類千百年來對犬種所作的人工選擇和培育,顯然已經強化和內化了狗聽人言、通人意的本領。人狗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夥伴關係。
研究結果還顯示,人狗結盟之初,並不是人選擇狗,而是狗走向人。研究人員認為,當初活躍在東亞地區的某些狼改變了整天野跑的習性,開始嘗試在原始人所點燃的篝火周圍活動,並且揀食人類的殘羹剩飯。這似乎就是狗最終進入人類家庭,成為千百萬美國人家忠實伴侶的第一步。
(美國之音)
中國沙皮狗
傳統中國沙皮犬起源於中國南方,可追溯至漢代時期,有二千多年歷史。在發掘一些漢代時期的墓穴,經常都會發現類似傳統中國沙皮犬型態的陶俑(陶犬)出現。在1920年代廣州,被人們用作為鬥狗。解放後,傳入澳門及香港。牠的特性:狩獵性強、靈活、彈跳力特強。外貌上,有一雙覆蓋著頭部的耳朵,頭額有輕微皺紋,在眼旁有一皺摺延伸至腮前,有如獼猴一樣。嘴部堅實,頸部皮膚鬆弛。為何現今稱為傳統中國沙皮犬,主因是在1960年代,為了增強鬥狗特性,混入拳師犬、鬥牛犬、鬥牛獒、鬥牛梗,而造成一個新品種,變成一般人認識的肉嘴型沙皮犬,及被人誤作為真正的中國沙皮犬,更被英國金氏世界紀錄誤列為最珍貴犬種。為不想再被人們誤解,所以加上傳統兩字,以茲識別。傳統中國沙皮犬曾經接近絕種邊緣,近年中國及香港有不少犬界人士對沙皮犬種感有興趣,亦有人專門繁殖沙皮犬,令中國沙皮犬遠離絕種的邊緣。
中國沙皮犬標準
中國沙皮犬標準
一般外貌 自然,沉實,警覺性敏銳,敏捷,充滿活力,彈跳力强,中等體型,身長(前胸骨至坐骨尖的長度)與高度(肩甲骨頂至地面的距離)大約成正比,呈方型,雌犬身軀可顯得稍長,雄犬和雌犬的面相必須能清楚界定。
頭部: 堅固,大小應與身體成比例,整個頭的長度(由鼻至後頭骨)相等於頸的長度,頭額的長度由額段中間至後頭骨,寬度與深度相等,頭額有輕微皺摺,眼傍有皺摺延伸至頸下,這是沙皮犬的特徵之一,腮骨發達、前額兩側肌肉寬厚形成中間直綫凹陷、額段(前額與嘴部的接合綫矛和伸延)適中,嘴部比頭額稍短。眼部: 小,杏仁型,向上輕微傾斜,眼間適當寬度,深色爲佳, (缺點:大,圓型,色淡)
耳部: 要小,厚薄適中,呈三角型,寬度與長度相等,耳尖稍圓,覆蓋住頭部,指向眼部、耳皮平坦或輕微皺摺,耳腔須有適當寬度, (缺點:堅直立耳,緊閉耳腔。)
嘴部: 堅實,强而有力,沒有多餘的皮肉,嘴部的頂綫須與頭額綫平行,嘴頂須有適當寬度,嘴的側面近鼻前端形成直角爲佳,嘴腔及舌頭,全黑或黑班皆可。
咬合: 上顎緊覆蓋住下顎,形成剪刀咬合,牙齒整齊。(缺點:下垂唇肉,過厚唇肉,紅舌、平齒咬合,决四齒以上。)
鼻部: 寬闊,鼻孔闊大,色黑爲佳,深猪肝色在淺毛色犬可接受,(缺點,鼻色過淡。)
頸部: 結實,强而有力,皮膚稍徵鬆弛,咽喉下,兩傍有皺摺分開, (缺點:頸短,過多皺摺。)
背部: 鬐甲高,寬闊,背短,腰短而結實,平直。
中軀: 胸寬闊,深度至肘部,前胸富肌肉,肋骨緊密,適當彎曲,但不能呈桶狀或扁平狀,胸底向後收起。
臀部: 短而闊,平直,肛門向上傾斜爲佳。
前軀: 肩膊肌肉發達,肩甲骨適當傾斜與上臂骨長度大約相等,肘部與胸肋稍微分闊,前腿垂直,中等長度,腕關節强壯結實,脚趾收緊,呈拱狀,第二趾骨稍長,趾與趾之間有輕微距離,肉墊堅厚,富彈性。 (缺點:上臂骨過短,肘部向外張開或緊貼胸肋,腕關節鬆軟,向左右張開,猫趾或扁平趾)
後軀: 大腿結實,肌肉發達,適當角度,膝關節彎曲,後踭突出,從後觀望,後腿垂直,脚趾向前,肉墊堅厚,飛趾可接受。 ( 缺點:膝關節决少角度,直踭,踭部緊貼或向張開,趾部轉向左右。)
尾部: 尾根高,緊壓在臀部,彎捲或彎曲,尾尖呈折曲可接受,尾毛短爲佳、尾尖缺毛爲沙皮犬特徵之一。 (缺點:尾位低,垂直尾,尾毛長及尾尖有毛。)
毛質: 短,直而堅立,疏,沒有底毛。 (缺點:毛順貼,過密被毛,有底毛,被毛健康狀况不良。)
毛色: 純色,可作深淺變化,淺毛色犬由頸部沿著背部中綫伸延至臀部稍深毛色,與整體毛色協調,面部帶有較淡毛色,吻部帶有深色,雜色,不多於二種色:黑色帶紅,黑黃色。 (缺點:班塊或點狀顔色。)
步伐: 輕快,迅速而有力,從正面觀看當步伐加快時,步印會稍微靠向中綫,適當的運動對發展四肢肌肉及步伐協調最爲重要。 (缺點:明顯缺少運動。)
性情: 沉靜獨立,聰明勇敢,對家人尤其主人極爲忠心,對陌生人保守。 (缺點:表現出攻擊性或膽怯。)高度: 十七至二十二吋。
嚴重失格: 倒及咬合,下垂尾,淡白色犬,眼/鼻/肛門/脚墊/趾甲缺乏色素,任何人工修飾。(健康情况下切除飛趾除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