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西域犬雜錄


呢件黑色石彫像(石灰石), 公元前500年,叫做「Sage-Siah」 來自波斯波利斯,位於伊朗西南部,法爾斯(Fars) 省設拉子(Shiraz)東北約51公里 。
中亞地區係呢幾十年,可以話冇日安寧,好多國家都曾經威振四方,但以家都變為頹垣敗瓦!人窮就自然計仔多,冇乜娛樂,唯有向狗身上打主意。養狗賣就冇問題,鬥狗就......唉!不過都無辦法,係敢嘅環境。對於我地呢類愛狗人,就只能痛心。呢類曾經同輝煌歷史共存嘅活化石,以家就要靠浴血生涯嚟生存。 我國好早都有記載,呢類西域巨犬。 北齊書南陽王綽傳 綽始十餘歲,留守晉陽。愛波斯狗,尉破胡諫之,欻然斫殺數狗,狼藉在地。破胡驚走,不敢複言。後為司徒、冀州刺史,好裸人,使踞為獸狀,縱犬噬而食之。左轉定州,汲井水為後池,在樓上彈人。好微行,遊獵無度,恣情強暴,雲學文宣伯為人。有婦人抱兒在路,走避入草,綽奪其兒飼波斯狗。婦人號哭,綽怒,又縱狗使食,狗不食,塗以兒血,乃食焉。 北齋皇帝高洋有一個侄兒,叫高綽官封司徒,養了幾頭高大嘅波斯狗,高綽得閒無嘢做,就叫人拖呢幾頭波斯狗出來,叫過路老百姓除哂衫,扒係地下扮野獸,跟住叫隻波斯狗咬佢地,「縱犬噬而食之」。有一個女人抱住個細路經過,見到高綽,就連忙走入草叢避佢,高綽就叫人「奪其兒飼波斯狗」。個女人哽係喊喇,高綽惡起嚟再叫隻狗咬個女人。「狗不食,塗以兒血,乃食焉。」原來呢隻惡狗還有點人性,食咗個細路就唔忍心再食埋個阿媽。不過呢個高綽根本就唔係人,係都耍隻波斯狗食埋個兩仔乸。陰公!
Sage Ghafghazi –(Caucasian Owcharka) ,Sage Mazandarani ,Sage Ashayeri 以上犬名就係現時伊朗犬類,主要都係出自遊牧民族所飼養,佢地都係屬於「中亞獒」一族。


西域罽賓國傳–罽賓國出大狗郭義恭廣志 ﹕罽賓大狗大如驢 , 赤色 ,數里搖鞉以呼之。
「鞉」﹕解作小鼓。
「罽賓」﹕興都富什山以南,阿富汗境內喀爾布河流域。古希臘人稱該河為Kophen,罽賓即其音譯。

Sage Koochee 牧民犬, 同屬於「中亞獒」一族。

漢犬俑



秦漢兩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是處於不同的層面,一個以戰力雄霸中土,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君主統治國家。而另一個是建立了豐盛強大的帝國,創造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朝代。兩個朝代的,統治制度,文化,各有不同,就連帶去另一個世界的物件,都表現出不同的態度。秦始皇是將他的戰線延伸至另一空間,後者是冀望,安穩盛世的年代得到延續。 [漢陽陵]他的擁有者,漢景帝,姓劉名啟,是漢高祖劉邦之孫。墓園是在七十年代初發現,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九十年代正式發掘,墓內保存的文物,數量繁多,各式生活用具,器銘,人物(臉部寬容,表現出安穩年代),動物(犬、馬、牛、羊、雞),當時評定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對於愛好研究,國犬歷史的我來說,當然最關心,是有沒有犬俑在內。犬俑是我研究國犬史上一個重要的參考材料,不同朝代、地區,我都會涉及。但這次的發現同己往不同,他是位於皇帝的墓穴中,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會有犬俑陪葬,而今次的數量眾多,給我的感覺,有如看見兵馬俑的震撼性,總數達至458件,分為28排,每排19-20件。犬俑,高18-20.5cm,身長30cm,分為雌雄,型態上可分為兩類。[田犬](獵犬)及[守犬](守衛犬),顏色以5種區分,黑、灰、白、黄、橙、紅。有部份在嘴唇,鼻子凃上紅色。田犬竪耳怒目,長尾下垂,身軀纖巧,四肢修長。守犬短嘴細耳,尾捲背上,軀幹寬圓,腿肢粗短。兩個造型,比例合適,工匠技巧精細。當我們欣賞,這些古文物時,除了以藝術品眼光品評之外,亦應該用相犬的習慣檢測,事實上在古時,這些工匠都是以相犬法為本。
這兩個類別的陶犬俑,曾經在2003年,香港歷史博物館,一個名為[戰爭與和平]的秦漢文物活動展示。
[孝景皇帝] 漢景帝劉啟(前188年-前141年),漢文帝劉恆之四子,漢朝第四位皇帝。政績,平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後,景帝專心打理朝政,沒有再次用兵,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景帝為人,樸素,仁厚愛民,減少賦稅,興修水利,減少刑罰,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佳時期,其間百姓富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樂,一派盛世景象,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並稱「文景之治」。
有另一論據,兵馬俑是屬於[秦宣太后芈八子] 。

藏獅......百年光影

藏獅(Do Kyi Apso)一種古老,但又被人忽略的犬種,早在上世紀初,已經有外國書刊介紹。在八十年代中,某美國犬科雜誌再作報導,主因是一位美國人從西藏引入,再次引起關注。藏獅屬於藏犬類其中一種,藏犬應該以毛式,大小,分類。牠們都有一些特點,垂耳,半捲尾(可垂或捲起),任何顏色都可以。藏獅比一般的藏獒略為輕巧,行動快捷,暫時都沒有制定出一個標準。

在百多年前很多到西藏的外國探險家,都對這類藏犬,有所記載,當然他們對這些犬,有初部認識,都有賴這位老兄,馬可·孛羅(Marco Polo),在他的遊記裹描述,巨大如驢(中國驢唔係好大隻)。請各位注意,他並不是在西藏看到,我記憶著是.......在雲南/甘肅。這些探險家的記載,有部分都幾有趣:
藏人比較喜歡眼上有班塊的狗,這些班塊就如另一雙眼,他們相信在黑夜,牠們可以看到不潔的東西(鬼怪),事實上牠們在夜間,經上吠叫,藏人從不制止。在小村莊的外圍,經上都可以看到一頭至數頭獒犬,被綁索著.牠們都很煩躁。我們進入村內查探,詢問是否擁有這些犬,他們都說,這些犬沒有主人,但會有一個人打理。據說這些犬在幼年時都有主人。隨着長大,就變得凶惡。但在於他們的信仰,不可殺生,棄養,但牠們又會進入村內,會很危險,所以就綁索著在村外。這些犬似守衛犬,多於畜牧犬(中國沒有畜牧犬)。牧人放羊,牠們不跟隨,反而在遠處與馬兒一起玩樂,牠們同馬的關係比羊更好。有些牧民要綁索着他們的犬,原因:某些犬會追羊咬,某些很放任,幾天後才回來,牠們都是吃牧民不要的食物(腸臟)及吃剩的糌粑,但主要都是羊骨,所以牠們的犬齒,都少了三分一,尖端都磨圓了。藏人都會樹立一椿木柱(祭天),在椿腳放滿糌粑,所以經常圍滿了犬。這些獒犬都是要來守衛,他們害怕盜賊,多於野狼。
Do Kyi 解作 : 需要束綁著的狗(類似英國在17世紀已滅絕的犬Bandog意思)。
Apso (長毛)
最後想說,古語云:四尺為獒,當然係唔止形容西藏地方,大隻既狗啦,中國獒又在何處?將來再講啦。

秋田犬 [一個字頭的誕生與終結......新秋田] (秋1)


當談及秋田犬的歷史,不能不題一個好重要的環節.....秋田犬被人所熟悉,是來自牠鬥犬的身份。話說早期日本以兩個地方為鬥犬活動中心,秋田縣大館(秋田犬又名大館犬)及高知縣土佐(四国犬舊稱土佐犬),兩地的藩主都以鬥犬活動作為鼓勵武士的志氣。兩地武士不時都會互相約戰,據聞大館勝出率稍高,其後步入明冶年代,土佐地方的鬥犬者,開始混入一些外來犬種,(德國指標犬、馬士提夫、鬥牛犬)而成為今天的土佐鬥犬。為何秋田又轉變為新秋田,據傳土佐鬥犬家帶同這些新土佐犬到大館挑戰,舉行十場對决,結果秋田犬全軍覆沒,自此大館鬥犬者分分混入這些驚人的土佐鬥犬(因此原型秋田消失)形成一種稱為"新秋田"的犬種誕生。新秋田在秋田犬的歷史是短暫,但是很重要,沒有牠的出現,就沒有今日的樣貌.....牠的終結源於一場世纪之戰,新秋田-横綱(冠軍)館勇号對土佐犬-横綱天城山号,兩方都是頂级代表.....此賽事足以定論對方以後的路途。當時十分之哄動,賽事结果是由電報通告全國。
內容是......























.....分秒的對決 .....痛苦的哀嚎 .....!

秋田犬 (秋2)
秋田犬是日本犬中,大型類別唯一的一種,牠產於日本的東北部。一般認為秋田犬,最初是以中型中量的型態出現,被人們所悉識主要是成為鬥犬之後。秋田犬成為鬥犬是在大館市開始,大約是在德川年間,佐竹藩主時代開始。也許是貴族利用鬥犬作為睹賻活動,亦可能是要培育武士的戰鬥心,總之當時鬥犬活動在秋田縣大館是非常之熱鬧。從中產生了新行業(尋犬者),専們受僱於貴族或武士,尋找強壯而好鬥犬隻。由於人們過份沉迷於鬥犬活動,以至藩主曾下令禁止鬥犬,於是有人夜間蒙面鬥犬,由貴族及武士以至農民都參與,這在當時可說是唯一娛樂,當然最後就不了了之。除了大館外,另一個鬥犬的地方,就是土佐市(高知縣),可稱戰國無雙。兩個地方的鬥犬,據聞以秋田犬勝出率稍高(可能東北地方的狗比較粗壯),當時似乎沒有保存或培育純種及型態的觀念。土佐犬由明治年代,開始混入不同纇型的外來犬,以增加耐力及體型。原本中型,豎耳、卷尾的土佐犬,已變成毛色五花八門,垂耳、垂尾,面目一新的土佐鬥犬。.在鬥犬時代中,最重要是勝利,樣貌是沒有意義的。


A : 馬達基犬產於1926年 雄矢白号
B :金剛号 日本戰後名犬對美國秋田犬血緣影嚮深遠
C : 昭和初年的鬥犬場與 大木戶号
D : 大正天皇御婚獻上大館犬祝賀
E : 新秋田犬
F : 昭和年代(新秋田犬)的鬥犬場
G : 大正年間大館市(純秋田)鬥犬比赛
1 - 出羽号 2 - 玉雲号 3 - 五郎丸号 4 - 勝平号(日保135中型) 5 - 天龍号

什麼原因秋田犬,會改變成今日的外貌。源於大正年間和土佐鬥犬的比賽,戰鬥結果,秋田犬敗給了土佐鬥犬。因而陸續引進土佐鬥犬的血統,產生了所謂新秋田犬。秋田犬和土佐鬥犬,無論在體質或體格上都有所不同,而比賽方式及規則也不同。無論怎樣說,勝者為皇,風水輪流轉 ! 秋田犬正好步入沒落期,一去不返。當進入昭和年代,日本政府想建立一些物種,能代表本地文化,而秋田犬正是其中之一。當地人開始醒覺,希望尋找原種秋田犬。可惜這個時期的秋田犬,大多是半垂耳,有皺紋的前额、短毛、,半卷尾什至是垂尾。想找出原型秋田犬是很困難,富有愛好者不惜萬金,四處尋訪,高質犬難求。當時制定的目標,是耍求保持純粹的[和犬風貌],但要有強壯的體格(高大),若只求日本犬的面貌而沒有大型犬的高度,就沒有意思。其中一個辨法,就是到秋田縣山區偏辟鄉村,找尋稱為馬達基犬(狩獵)及當時期,在日保登記的中型日本犬互相配合。但秋田犬的命運此乎並未好轉,在日本發動戰爭時期,大量犬隻用作抽取皮毛作為軍用。而至戰後秋田犬數量更加稀少,其中有不小混入狼犬及北海道犬血緣的秋田犬,一些肥大而建碩的品種,再次受到歡迎。秋田愛好者為了避免再次錯誤,從而推動(和風再現)目標,小心挑選繁殖,所以今天的秋田犬是有仍前人努力的成果。
「秋田犬保存會」 體高: 雄犬 66.7cm(2尺2寸)雌犬: 60.6cm(2尺) 3.03 cm(1寸)上下增減 , 體長比例 100:110






















[大日本狗?...美國秋田? ](秋3)


現今的秋田犬主要來自早期兩個血糸,[出羽系]及[一ノ関系]。出羽糸的代表犬,以戰後被稱為國寶的一代名犬金剛号為首。當時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不是來自金剛号,就不是秋田犬』。可想以知牠的名聲,遍布整個日本犬界。國寶這個名稱不單吸引了日本民衆,就連當時進駐的美軍都對這種大型日本犬相當注意。牠的遺傳力很強,很多後代都能在賽事勝出。牠的配種費大約需要五萬日圓,相等於當時一個工人的八個月薪金,牠的仔犬售價相等於配種費,所以祇有當地的美軍及一些富有家庭才能購入。在五十年代初,金剛号在犬界的歷程達至最高点。在1952年創刊的愛犬の友,所舉辨的國際性犬展,牠在日本犬組別中勝出。其後在第二年更加在日本犬組及工作犬組勝出,最後更成為全場總冠軍。但當時期某部份的繁殖者,應為牠的型態不能充份代表日本秋田犬。例如皺紋的臉貌,鬆軟的皮膚及結構等等。而正再冒起[一ノ関系]似乎更合乎當時的需求(日式秋田兩大主流血緣五郎丸号與玉雲号),當然被人捨棄時一定有千百個理由,但無可否認金剛号是將秋田犬普及化的重要一步。秋田犬進入美國主要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特別是在五十年代。這些秋田犬,主要都是來自金剛号。很多人覺得美式秋田是美國繁殖者,沒有跟從日本的路向所繁殖出來。但當你看個金剛号的相片,就會明白最初的印像,會成為典型的模範。原產地日本在戰後發展秋田犬時,所定立的目標是以回復原始秋田犬外貌為概念。但怎樣去解析,這個概念。我們要明白原始秋田犬,經過新秋田的冼禮,內裏的基因組合就會有所變化。而目標要點,是保持日本犬外貌同時有要顅及體型(高大)。簡單來說就是將一頭中型日本犬放大,當然現實就沒有這樣容易,單是高大,以經有不同的看法。回頭看看早期的秋田犬繁殖者,正處於一個未能達至同一看法的時期,就有如商品未成完全品就賣出,買家當然以買入貨品為樣板。再看看現今的日式秋田犬,在歷史進程上,外貌的變化似乎比美式秋田更大!


[出羽糸]基礎犬 出羽号

[一ノ関系]基礎犬 一ノ関トラ号
為何現今有分為日式秋田及美式秋田,主要是FCI國際犬會聯盟於1992年接受秋田犬標準來自原產國的决議。但不久就起了變化,很多歐洲地區的秋田犬,都不符合FCI標準(日本JKC)。例如 : 黑嘴臉、班塊毛色(秋保或日保沒有定為缺点),這些缺點都能促使牠們未能在賽事中勝出。而這些犬都是來自美洲地方,很多西班牙語地區,都稱這些犬為美國秋田,而亦希望將這犬種,獨立為一組繼續參賽。而這個建議,得到其他地區會員支持。因此於1999墨西哥會議,確定分為兩個組別,不過在英美澳等地應然保持原本制度。